3D打印模型常見十種建模方式
當我們做3D打印模型時,有許多地方需要注意。今天整理了10個小方法,對新手3D打印愛好者應該會有一點幫助。
一、45度定律
記憶45度的規則。任意45度以上的凸起都需要額外的支承材料或巧妙的造型技巧才能完成模型打印,自行設計支撐物或連結物(圓錐或其它支承材料),然后設計成你的模型。
二、試著避免使用支撐物。
盡管支撐材料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改進,但在移除之后仍會在模型上留下難看的痕跡,去除過程比較費時。我們可以嘗試設計模型的時候,不借助支撐材料,直接打印出3D打印模型。
三、巧用切片軟件打底。
并不是所有型號都需要增加打印基座,增加基座有其優點和不足。增加印刷基座,可以很好的粘附打印平臺,防止模型扭曲,自動校正平差等。但這也會讓打印變慢。不合適的印刷基座,很難移除并損壞模底。
所以,當打印表面較大并需加支座時,應增加基座,對較小而沒有支座的模型,不需加支座。
四、了解打印機更低限度。
知道自己的模型細節,是不是有些小的凸出物,或者部件不夠用桌面3D打印機打印出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量,但是卻常常被忽視,那就是線寬(threadwidth)。
線條寬度取決于打印機噴頭的直徑,如果3D打印機直徑是0.4mm。實際上,3D打印機繪制的圓是線寬的兩倍。如:在0.4mm噴嘴上畫的圓周朂小直徑為0.8mm。3D打印模型基本原理:你所能創造的朂小物體不會是線寬的兩倍。
五、選擇適當的容許公差來滿足連接要求。
多個連接處的型號,容易出誤差,也比較難發現。Casey計算正確公差的技巧是,保留0.2mm寬的寬度(壓條或接縫),而松散的地方(軸心或箱蓋)則要保留0.4mm。必須親自測試模型來確定您所希望創建的容許誤差。
六、適當使用外殼
要求******的模型,別用過多的外殼。比如,對于某些帶有小字的模型,多余的外殼會模糊掉這些細節。
七、使用線寬。
如果要制作一些可彎曲的或者更薄的模型,我們可以設計成線寬(0.4mm)或者線寬倍。
八、調整印刷方向,使之達到更佳精度。
選擇更佳分辨率方向作為模型的打印方向,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把模型切成若干塊進行打印,然后重新裝配。使用熔融堆疊(FDM)技術的打印機,由于XY軸的精度取決于線寬,所以只能控制Z軸的方向精度。假如你的模型有一些精細的設計,確定你的模型在打印時會顯示出這些精細的特征。
九、按壓力源調整印刷方向。
對模型施加壓力時,模型應保持其不被破壞。為減小某些區域的用力集中,可調整打印方向,使打印線與施加應力的位置垂直。
這一原理可用于印刷大型型號ABS和樹脂。印刷時,當Z軸被冷卻時,這些大的模型可能會沿Z軸向破裂。
十、正確放置3D打印模型型號。
在打印某些模型需要裝配時,可以分別打印出來。使用位置設計打印包含了多個綜合對象的熔融堆疊打印機,這一朂終目的是打印您的設計:將設計對象放置在打印平臺上,連接這些相鄰的對象,然后在間隔處仔細打印。
keyword:3D打印